全文预览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查房ppt课件(精)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ppt  |  页数:4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概念?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 )临床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腹部 X线平片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 病理以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坏死为特点。是新生儿尤为早产儿阶段胃肠道的一种严重、需要急救治疗的疾病。病死率为 10%~5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多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2.缺氧缺血性损伤? 3.感染性疾病? 4.危险因素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免疫功能低下,肠粘膜内可以产生免疫球蛋白的 B细胞少,只有少量分泌型 IgA 产生, IgA 可与细菌抗原结合,阻止细菌在肠粘膜上皮表面的吸附并抑制细菌生长。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胃肠发育不成熟、运动弱、胃酸量少,胃内容物易滞留,即增加食物发酵的机会,又增加肠内致病菌落发展的危险性;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肠道乳糖酶活性不高,使小肠未消化的乳糖过多,引起细菌发酵产物增多, 一旦未消化的蛋白质与有机酸结合,便会因多余的化学介质(如组织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及氧自由基)的积累而出现有害的组织学及生物化学效应。肠腔内的发酵产物、细菌抗原及来自细菌壁的胞壁酰酞又进一步在结肠粘膜产生局灶性炎症效应。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4.再贯注损伤新生儿窒息、呼吸衰竭、低血压、休克等重症时,机体或某一器官缺血、缺氧,经抢救好转又重新获得氧和血液灌注后发生由氧自由基引起的肠壁非缺血、缺氧性损害,进一步降低肠粘膜的屏障作用。三、临床表现?本症无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男婴较女婴多见。于生后 2~3 周内发病,大多发生于生后 2~12 天。有报道于生后 24 小时内发病者。轻症只表现为腹胀及胃储留,重者如败血症伴中毒性肠麻痹。本症有三个主要表现。三、临床表现? 1.腹胀: ?常为首发症状,先有胃排空延迟、胃储留,而后全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