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热的治疗--课件(PPT·精·选)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ppt  |  页数:5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菌等?真菌感染: 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曲霉菌?耐药菌增多: 绿脓杆菌和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达到 9%~16% ,个别甚至达 30% 以上?混合感染多肿瘤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1) 临床表现不典型,炎症反应不完全, 发热常为唯一表现?(2) 诊断困难,多次血液、体液等标本培养致病菌的阳性率不一致?(3) 感染的常见部位是上呼吸道、肺部、消化道、皮肤软组织和血流?(4) 感染易扩散,败血症的发生率、死亡率高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定义?危险评估的作用及粒缺性发热高危和低危患者的识别?初次评估期间应做的特殊检查和培养?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及其治疗场所?更换抗菌药物的时机及更换方法?经验性抗菌治疗疗程?集落刺激因子在治疗中的作用?环境保护措施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定义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的定义: – ANC < 0.5 × 10 9 / L 或预计 48 小时内 ANC 将< 0.5 × 10 9 / L 术语“严重的”有时被用于描述 ANC < 0.1 × 10 9 /L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粒缺性发热)的定义: –单次口温测量≥ 38.3 ℃或口温≥ 38.0 ℃且持续> 1h 不主张测腋温及肛温 Febrile Neutropenia ( FN ) 发热在粒缺肿瘤患者较为常见–化疗≥1个周期的实体瘤患者约 10 ? 50% 出现发热–化疗≥1个周期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 80% 以上出现发热粒细胞计数越低,感染发生率越高感染比例(%)粒细胞数(mm 3) <100 粒细胞计数小于 100/ ?l时,患者发生感染的比例最高 101-500 501-1000 >1000 粒细胞缺乏粒细胞减少 Nirenberg A et al. Oncol Nurs Forum. 2006; 33(6):1193-201.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