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回到原点——《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pdf  |  页数: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把大段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学,把学习与感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孩子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我让孩子起来汇报。真爱无痕.至爱无声。几乎每一个孩子对爱的理解、感悟都是不同的.在孩子们汇报的时候,我时常为他们独特的解读而惊喜,为他们别出心裁的语言而开心,为他们“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而感动。我想:如果不是放手先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感受,自己去思考,他们的回答就可能干篇一律,就可能如出一辙,就不可能有这么精彩,这么深刻。孩子们的水平不同,感悟亦不同,每个孩子都能在不同的层次上提高自己。在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生与生之间、生与师之间、生与文本之间,又发生了一次次的碰撞,交融,贯通,提升,正所谓“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大练兵”。这时的课堂是最真实的课堂,是最争鸣的课堂,是最有实效的课堂。教师这时绝不能包办代替,要“懒”,不能轻易出场,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踢球”,学会犯错,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要起到“导”的作用。顺变善引,引到细节描写上来。通过小练笔,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每节课至少拿出分钟来写”这样一个语言文字运用的问题。这样,师生在课堂上能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心全意,从而打造共享、共赢、共助的课堂。构建和谐的课堂,不仅教师要自培,让我们明白哪些是教学的真义,用批判的、理智的、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我们名师的课,把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特长发挥出来,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教给学生语文的知识,多些对学生有用的训练吧唯有放手,才能高飞。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过去的思维定势。改变过去想把者不讲,由过去教师问学生答改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自学、致其志”“自求得之”。这个过程,开始是比较艰难的,但是我们必须坚持,持之以恒,就会看到效果。当学生的生命状态被打开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他们盎然的勃发的生命,那才是我们教育者最终要追求的。五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