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因为“知识”是用“因了上面的例子”这种方式生产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变动,必定要求教学内容的相应调整,因为“知识”(“方法”)是在读写活动中动态地产生的,它需要学习者“依了自己的经验”,在体会中提炼和把握。 我国优秀教师的成功导读、点拨以及讲讲、练练即是这种处理方法。Р 用件:目的主要是提供信息、介绍资料、使学生获知所讲的事物(东西),则是“用件”的实质。 例如,用这篇文章作为材料,从这篇文章出发,去从事与文章相关的学习。Р 王荣生指出,越是趋向“用教材教”,就越需要教材提供大量的资料文。“用件”,大致有“语文知识文”“引起问题文”和“提供资料文”三个品种。Р 一篇文章,如果是“定篇”处理,那么教师参与课程主要是对该定篇的阐释把握以及多种课程资源的配置,引导学生透彻、明了地理解。Р 如果作“例文”处置,那么教师参与课程主要是准确、具体选择语文知识,并能对自己所生产的语文知识加以学术的审议。Р 如果作“样本”,那么重心应该放在对学生听说读写实际情形的了解,并在教学后检验依学生的情况所生成的课程内容,对解决学生现场问题和现实困难的有效性。Р 如果当“用件”,关键问题是规划听说读写活动中让学生去感受一定的新知识、新技能,在活动的同时,进行相关的、有意识的语文学习。Р 四、治学态度和方法Р我们的教育研究充斥太多的带有随意性的“我主张”“我认为”缺乏起码的课程论基础。我们甚至一直没有区分出何谓研究,何谓转述,何谓宣传乃至胡搅蛮缠,何谓“我也说两句”之类的表态。Р 无论你同意不同意王荣生先生的观点,你都不能不信服王先生讨论学术问题的方法,无论是肯定或否定一种观点,都以扎实的理据和严密的逻辑来论证,确保结论站住脚。王荣生教授专注为学的态度,严谨朴实的治学风格,精深的专业素养通过这本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一遍一遍的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