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55),从1990年1月起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公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6-7 ?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具体包括三个要素,它们是: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1)控制环境(2)会计系统,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确认、归集、分类、分析、登记和编报方法。(3)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 6-8 (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20世纪90 年代之后?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该报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1994年进行了增补。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应该来源于管理阶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由五要素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6-9 2004年COSO的ERM框架 6-10 二、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一)1996年以前——审计视角的内部控制 1997年1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二)1997-2005年——会计视角的内部控制 1999年《会计法》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2001-2004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三)2006年至今——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 2008.05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04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