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教师” “观察教室、学校和课程”“观察学生”三个方向,通过大量的量表和相关案例进行佐证。将课堂观察由国外引入国内的学者有陈瑶、伯海英、崔允槨等。陈瑶的《课堂观察指导》与伯海英的《促进师生发展的校本课堂观察技术》在对课堂观察的论述中, 比较注重了是课堂观察技术的理论阐述。这两本书都从“基础”、“工具”、“案例” 三个层面展开。伯海英的论著中,强调将作为“工具”的观察量表分为“学生行为观察量表”和“教师观察量表”两大类,将观察细化为 48个观察点。而陈瑶则在他的专著《课堂观察指导》中为课堂观察只提供了 “观察提问技术”、“观察课堂管理”、“观察教师课堂讲授”、“观察学生课堂行为”和“不定向观察”五个较为宽泛的观察维度。崔允槨和沈毅的著作则更强调实践研究,强调在实践中不断更改和创造本土化的观察量表。同时在课堂观察工具方面,崔允槨主张的是四维观察,即从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课程性质维度、课堂文化维度来实施课堂观察。在 2008年出版的《课堂观察一一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中又将这四种维度具体地分为 21个观察点,后来又将课堂的观察点扩充为 64个,称之为模式。 2、课堂观察研究的总体特点纵观这些研宄专著与相关研宄资料,我们对目前课堂观察研究的现状可以从总体上作出如下的分析。( I) 研宄的关注点各自有所侧重课堂观察的研宄专著,其理论框架基本一致。但是在研读这些专著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各论著所反映的研究实践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论著更侧重于理论研宄,有的论著更侧重于实践研究。偏于理论研究的,往往以课堂技术的完善来推动课堂观察实践;而偏于实践研宄的,则往往以课堂观察实践来促进课堂观察技术的完善。前者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性地介绍,指向于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的学习者,通过学习者的接受与理解,来实践课堂观察的理论;而后者则指向于一般意义的实践者,强调实践者是课堂观察技术的开发者与创造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