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docx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实施中常会遇到意外,或是预设超越学生认识能力,学生力不从心;或是预设未曾顾及学生认识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是预设滞后于学生实际水平,课堂教学缺乏张力。不管遇到上述的任何情况,都需对预设进行适时调整,以使预设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生。Р2 )捕捉点化,促进生成Р要促成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教师须发挥“信息重组者”和“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课堂信息大多稍纵即逝,教师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精心选择,合理运用,以促进预设目标的达成,促进新目标的生成。Р这就要求教师有极好的内功,极强的应变能力,也就是“课感好!”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要鼓励学生互动中的大胆超越和即兴创造。Р大胆超越和即兴创造同样也适用于教师。Р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只要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紧张的运转状态,他们的智能火花就会时时迸发,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对此要及时发现,着意运用,以寻求意外的教学成果。Р3 )质疑问难,激发生成Р质疑问难,是了解学情、发现学生落差的有效手段,是激疑引思、实施教学调控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对学生质疑的众多信息可整体把握,细心梳理,选择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问题,着意引发,这对强化预设,促进生成很有必要。Р案例:《百分数的认识》的导入。Р总之, 教师多一份精心的预设,课堂就会多一份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份发展;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这样的教学才是一门名副其实的艺术,这样的课堂才能出现不曾预料的精彩。Р也正因如此,作为教师才能在平日工作中体会“职业价值与生命价值的完美统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