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52KB

文档介绍
如何考虑?”,课堂气氛一下活了,同学们思维了踊跃。更没有想到的在后面,有个学生提出“老师,都用铁栅栏,那没有门了,东西和人怎么进出呀?”,这绝对是一个惊喜,这是练习册上的一道习题,本来设想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先完成,再讲解,但现在学生已经提出,那就作为一个延伸,把问题重新设计一下推给学生让他们解决。如此一来,气氛更好了。从回家作业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理想。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很多不循着老师原有的设计发展的课,往往教学和学习效果反而更好,就要看课堂上老师如何把握和处理了。Р 在完成教学后,课后反思非常必要。上例,经过反思我觉得预设时的设计还是比较合适的,因为我是在设计例题时故意把原来明的条件“三边”和“墙长”“舍弃”,制造了一个“疑点”,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我就会在后面作为一个变式提出,但是实际生成,大大提高了我预设的效果,更没有想到的是那个“门”的设想。从这点来说,那是不是预设少一点好呢?也不尽然。因为要有良好的生成,就必须做好详尽的准备,预设的“少”,并不是少备课,反而是Р“多”备课的体现,这是对教材和学生实际充分研究后的“少”,更“多”的内容体现在老师的心里和课堂把握上。因此教师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多种可能性,对学情要有足够的了解,深思熟虑,不然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同时课堂上教学过程的掌控也是影响到备课预设是否能很好生成的一个因素,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课后反思,可以对备课预设和实际生成的效果进行比对,更易找出备课中的问题症结并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为以后的备课预设积累经验,很有促进的。Р “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而它们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正确处理、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充分掌握,还在于对教学手段、方法的合理把握,以及教学机智和教学功底的深厚与否。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让我们的教学“预设”都能有效“生成”。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