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各种媒体,在核定经费的原则下,可以在电视、报纸、网络中广泛地宣传学校;二是要重视在校学生的口碑效应,尽量杜绝在校学生负面宣传的扩大化。在此方面,就要求学校全体教职工要各负其责,干好工作,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三是坚持”大宣传、大维护,少花费“的原则,强化第一次宣传的效应,建立广泛的招生信息联络人网络,将信息传递和反馈畅通化、长效化,杜绝资源的浪费。所谓大维护,就是要人性化地管理招生信息联络网络,,可以将学院的院报等宣传资料定期给各学校发送,也可以印制一些学院自制的贺卡在逢年过节时予以寄送,要多联络,多问候,避免世俗化。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邀请招生工作业绩突出的联络人到学校参观;三是坚持真实性。学校可以根据”熟人熟地“的原则,在招生目的地,广泛地宣传生源地在本地的毕业生,在不影响毕业生个人隐私的条件下,公布相关信息,让学校的就业好真实的表现出来,增强学校办学效果的可信性;四是激励措施要到位。要讲工作绩效和物质奖励挂钩,在兑现奖励时,不但要将“干活”和“未干活”区别对待,更要讲“干得多”和“干得好”区别对待此外,还要兑现奖励要及时。Р3.改变信息传输的防御机制Р现在社会信息的传输速度很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之所以出不了门,在于内部输出机构工作的薄弱。不能将对外宣传部门建成“灭火队”,不管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都要有正面防御机制的建立。一是加强网站建设,让公众了解学校的渠道更加畅通。在资金投入、信息报送和板块设计上要上层次、上水平。在网络时代,不要让学校的窗口受影响,不要让公众的第一印象受到负面影响。二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尤其是非常时期,不论是安全事故还是就业新进展,都应该及时通报,在学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就业信息上,可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通报;三是加强新闻报道宣传力度。要紧紧抓住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平台,加强“输出信息”管理,增强学院信息传送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