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x  |  页数:74 |  大小:83KB

文档介绍
2.普及性。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的儿童、少年。Р3.免费性。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免收学费.收取杂费是义务教育一个阶段性现象.国务院已经明确要在两年内全部免除杂费。Р(七)教育目的Р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Р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Р1教育目的理论Р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Р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唯心主义。Р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Р看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Р片面的、不科学的Р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Р尊重儿童;要培养“自由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体系,倡导民主的教育观Р不足: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过于强调人性中的天生倾向对人的发展作用Р教育无目的论:杜威Р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Р Р2我国当前教育方针Р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Р3我国当前教育目的Р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Р基本要求:Р1.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