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华南师范大学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0KB

文档介绍
、迁移等过程形成一定的层次结构,构成解决问题的知识网络,进而培养学生活跃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发现和提出更深入和有意义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问题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提出好问题,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Р “教师不仅仅是问题的设计者,还是学生‘质疑’的启发者。”②“质疑”不应当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现有知识内容的获取方式,更是学习者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更深入学习的奠基石、指路灯。Р其二,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学习Р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明确把“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并强调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③“质疑教学”作为一种研究性教学的应用模式之一,部分教师对其应用目的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Р“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问题推进式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含在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主动构建起概念、原理及方法等。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④,它倾向于由目的推知需求,而且是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的,可以看作是“问题引导学习”的一部分,但不完全等同于“问题引导学习”。这种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发端于问题,行进于问题,终止于问题,最终结果不是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学到问题背后隐藏的知识、技能,并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出更多、更广泛的问题。⑤“问题引导学习”强调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学习者对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参与性,强调问题解决中知识运用与获得的过程性。将两者混为一谈,会陷入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误区,不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