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有经验的教师还善于在个别活动、集体活动中与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交流。二是交流场所的确定。一般老师习惯在办公室和学生谈话。也有的学校有专门的谈话室,供师生谈话之用。其实师生交流场所的确定同样应该是“因人而异, 因事而异”。个别交流时,交流场所的确定尤其应该注意遵循原则。三是交流时机的把握。合适的交流时机,不只是依靠教师去发现、去寻找、等待得来的,更需要教师主动去创造。(3)赏识所有学生中国的传统教育,把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人为高分的学生就是能力强、就是人才,使得许多极具发展潜力或独寺才能的学生失去了展现自身才华和突出发展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智能的长处,都有个性品质等方面的闪光点,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会发现和赏识。因此,教师应树立赏识所有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能力观、人才观、评价观。并将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的语言与行为之中。赏识学生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闪光点”和潜质特长。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仔细留意观察学生,全方位深入学生之中,更多地“零距离”接触学生,更多地关爱学生,与学生互动互信成为朋友,了能更好地了解认识学生的长处和潜质。二是做到真情赏识。教师只有用心灵感动心灵,用信心点燃信心,用希望托起希望,用真情激发奋进,才能得到学生从情感到行为的积极响应。三是准确而有针对性地赏识。就是赏识褒扬学生的事情要准确,要恰到好处, 要有针对性,不要滥用,不要过度,不要夸大和缩小。因为夸奖的目标是行为, 并且是孩子已经实施了的行为,有的放矢的夸奖非常明确。要正确客观地分析, 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本人起不到真正激励作用, 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虚伪性,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四是持久不断的赏识。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往往停留于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