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找准切入点提升有效性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3KB

文档介绍
 根据有效教学理论,生活资源的运用须“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通过课堂教学,把学生和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故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测、感受、体验、分析、反思她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的去引导和提高她们的真实生活。因此,切得硬,就是要加大生活资源运用的力度,使切入有效果。也就是规定教师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提供应学生,让她们体验,感受、反思,最后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变化自己的行为。Р  如六年级《我们只有一种地球》一课,通过真实的数据和媒体资料理解祖国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结识到不合理使用资源是导致资源短缺的核心因素,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资源匮乏带来的不便。通过讨论26℃节电运动明白节省地使用资源就是发明新的资源。最后根据学生课前调查的校园资源挥霍的核心现象汇总表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小节省大资源”金点子征集。Р  品德课的教学并不仅仅停留在学生理解这些现象,而是盼望学生在理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能为保护有限的资源献计献策,并将这种结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为学生提供生活现象,让学生“观后来有所触动”。苍南夏季居民用有时比较紧张,为了节省电力资源,政府倡导“26℃节电运动”,即把空调调到26度。并让学生算一算这样可以节省多少电。计算后,学生相称震惊,本来自己的一种小小举动,居然可以节省这样多资源。有了这样的铺垫,再结合学生“校园资源挥霍的核心现象”的课前调查,学生就会有的放矢,结合这些现象设计节省资源的金点子,并身体力行。РР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注重生活资源的运用,方略上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找准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里实现了自我发现,在活动中进行了自我体验,且有效地增进了学生行为的自我变化,品德课程肯定能焕发出勃勃生机。Р  1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