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45KB

文档介绍
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 РРР第11页 共58页第 11 页 共 58 页Р第 11 页 共 58 页Р第 11 页 共 58 页Р第 11 页 共 58 页Р第 11 页 共 58 页Р第 11 页 共 58 页Р第 11 页 共 58 页Р第 11 页 共 58 页Р第 11 页 共 58 页Р第 11 页 共 58 页РР 答:我们广阔老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出了大量的开放性的,具有肯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了目的性不强,答案不着边际的弊端,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答案,老师对他们的回答只能作出一些合理性的评价,但是,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评价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离我们心目中的志向的数学课堂却越来越远。所以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题不仅要充分考试问题的开放性,更要考虑设计问题的目的性,你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详细可测,大部分学生能寻求到比较正确的答案。 Р 2、[案例描述]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Р ⒈老师布置学生独立思索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探讨它的面积公式呢? Р ⒉学生合作沟通不到2分钟,当老师发觉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马上宣布合作结束。 Р [案例分析] (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答: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三高校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老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许多老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许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