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对再现型文本与表现型文本差异的比较分析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68KB

文档介绍
节逼真性的特征。比如《高老头》中,首先就像一个中立的第三方一样,客观、理智、细致地描述了高老头的生活环境,随着文字的继续,公寓、小花园、小石子路、砂子路、路边植物、招牌、栅门、门铃、神龛等等,都像电影的航拍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在读者的头脑中一一再现。与再现型文本不露声色相反,表现型文本常常直接表露作者本人的主体态度,具有主观性、情感性和想象性的特征。比如《巴黎圣母院》,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个体感受,在巴黎圣母院的描述中,直接使用了“很难不喟然长叹,很难不愤慨万千”“时毁人噬。这句话我情愿这样译为:时间是有眼无珠,人是愚不可及”等等语句,作者的态度、情感一目了然、跃然纸上。二是表现方法不同。再现型文本常常将人物的情感在不同的场景中表现出来,需要仔细思考才能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表现得更加含蓄、隐晦。比如《高老头》中,需要仔细阅读和思考“令人想起雕像的年代,服尔德在一七七七年上回到巴黎大受欢迎的年代。那两句铭文是:不论你是谁,她总是你的师傅,现在是,曾经是,或者将来是”“瘦小而灰土密布的果实成为伏盖太太年年发愁的对象”“逢着大暑天,一般有钱喝咖啡的主顾,在热得可以孵化鸡子的天气到这儿来品尝咖啡”等等细节之处,才能对隐藏其中的情感有所体味和感悟。与再现型文本截然不同的是,表现型文本则常常直抒作者胸襟、情感,表现得更加直接、鲜明。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的这段描述:“可以说,它是一曲用石头谱写成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巨大杰作,其整体既复杂又统一,俨如它的姐妹《伊利亚特》和《罗芒斯罗》;是一个时代的一切力量通力合作的非凡产物,每块石头上都可以看到在天才艺术家熏陶下,那些训练有素的工匠迸发出来的百般奇思妙想;总而言之,是人类的一种创造,雄浑,富饶,仿佛是神的创造,似乎窃取了神造的双重特征:多样性和永恒性”,直接赞美人类的“天才”与“创造”,使读者对作者的情感一观而知、印象深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