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61KB

文档介绍
什么花生和黄豆一起种下去的,黄豆就没发芽呢?”“为什么有的地方土很松,有的地方土很硬?”“下大雨了,植物宝宝会被淹死吗?”等等。在一个个问题产生后,孩子们有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保护孩子的“破坏”行为。孩子在观察时,“破坏”行为常伴随出现。例如:想知道豆芽到底长了没有,于是他们就会扒开土看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如果用成人的眼光去看会很不能理解,但这正是孩子探索之源,对于这些我们应积极加以鼓励,并和他们共同研究、寻找到答案。支持孩子的尝试、操作,引导孩子自主探究。孩子在探索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深奥”的问题。这些“深奥”的问题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幼儿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更乐于其中,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种植活动深入展开。同时,孩子们在发现问题后,会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我们开展活动的价值,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知识与技能,而是通过环境的刺激,使幼儿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三、种植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探究方法种植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种植活动的魅力,巧妙地组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1.开展小实验,学会基本的探究方法。结合种植过程的进展,引导幼儿用这样的形式进行探究:观察到现象、提出问题一一进行猜想解释一一制定实验方案并实施一一验证设想、形成结论。例如:在种植豌豆时,孩子们发现豌豆很久都没有发芽,我们先请幼儿针对自己发现的现象自由讨论、猜想、记录。接看引导幼儿说说怎样证明自己的猜想?幼儿做实验:明确实验的几个环节,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等。经过探究,孩子发现豌豆种子质量差、土质不适宜、没有水分等是导致豌豆不发芽的原因,豌豆的长势与日常管理(营养、浇水、光照)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幼儿观察的敏锐性、细致性、顺序性,图式记录的能力、表述交流、预测推断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锻炼。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