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高中物理来自课堂的诊断报告人教版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29KB

文档介绍
无目的,无体验与反思,这种形式化的活动不仅浪费时间,也毫无意义。如让初一的学生通过测量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殊不知学生在小学就已知道结果,这样的活动只是让学生玩玩而已,没有价值。如果教师换一种思路设计:“有一块缺了一个角的三角形玻璃板,你有什么办法得到所缺角的大小?”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觉得有兴趣,探究才有价值。从本质上讲,课堂中创设实践活动,就是设置一种教学情境,便于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要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有效成长,关键在于所设置的情境即活动能引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的活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多媒体:是辅助不是装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使用,成了新课改的一道亮丽风景。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和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不注意“因材选媒”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教改走向了误区。如不少教师用课件代替学生的亲自操作、实验和感悟,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探究。如某小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讲三角形的认识,课件中展示了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和相关的物品,精彩的动画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到“欣赏”动画上,反而对三角形缺乏必要的体验。如果教师让学生课前找三根小棒,自己想法把这三根小棒连起来,当然,有些三根小棒是连不起来的,这也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上课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学具进行相互观察和比较,引导他们发现这些三角形的异同,还可让他们把自己的学具画在平面上,这个图形就叫三角形。这样教,显然比在电脑上演示更直观、更有效。还有一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教材分析得很细很透,“刻录”在课件上,教与学的程序被硬性固定下来,整个教学被鼠标牵着走,课件成了电子黑板,这实质上还是机械灌输。再如,有的教师过早进行多媒体演示,把教学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即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掩盖了,人机对话取代了师生之间的思维交流。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