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近几年的毕业生。针对重装企业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校企联合培养了大型模锻、核电、风电等项目的专门人才,实现“大型项目投产,配套人才到位”的目标。该模式还先后在汽车、机械制造、模具、设备维修、铸造、热处理、质检、电子技术、机电产品营销等专业中推广应用,“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在多个专业教学中发挥作用。近几年来,学院和德阳重装企业结成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四川“5.12”特大地震后,学院将数控生产性实训车间腾出场地,将东汽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设备和学院生产性实训设备再次整合,帮助东汽迅速恢复生产。学院师生紧急组建“技术服务突击队”,冒着余震为东汽抢修出5。多台大中型设备,还为东汽培训员工3()0多人。在帮助企业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频道对此进行了系列报道。五年来,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受到国务院领导、教育部、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06年教育部以《简报》的形式,将学院“体制创新、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经验,上报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并在全国推广、主流媒体宣传。同年,学院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0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本成果第一完成人司徒渝同志第四届十大“杰出创新人才奖二木成果结合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特点,通过“1221”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从四个方面系统解决了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破解了学校办学的难题,抓住了人才培养的关键,整体上实现了高职办学的突破。本成果从紧扣国际上相对领先的重装制造业发展,培养高职创新人才的角度来看,处于国际先进行列,是对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具有重大推广价值。四川省高等教育成果教学成果鉴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