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鸭,丢了一只,可她再向前看看、向后数数她的孩子,真怪,她的孩子并没有少,11只鸭子怎么会变成20只呢?同学们哄然大笑,鸭妈妈真糊涂,她把自己给忘了。在笑声中,同学们恍然大悟:我也真糊涂,怎么把爱玲给忘了?这种形式的练习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三,可抓住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和数学形体的对称美等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课前寻找一些美丽的图片,然后在巩固新知时让学生拿出各自美丽的图片来让全班的学生一起欣赏,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说主要美在什么地方,最后让学生画出对称轴。这样既掌握了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体会到数学形体的对称美和动手操作的规范美。其四,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习惯于“先教后学,先讲后练”,是一种“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以听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会太高。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必会有另一番景象。如教学“减法运算”时,我设计了一个人人去“做”的学习情境。课前,每个学习小组中准备21元钱,笔盒一只,字典一本,分别“标价”4元、6元。请每个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做生意”:用21元去买一只笔盒和一本字典,看看还剩多少元?并鼓励她们按“买卖”去列式计算。同学们都十分投入地去做。在汇报时有的小组说她们是先买一只笔盒,再买一本字典,分两次付钱,列式是21-4-6=11(元);有的小组则是先算一只笔盒和一本字典的总价,再一起付钱。列式是21-(4+6)=11(元)。最后推导出“减法运算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减数,等于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这节课,由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数学当成是一种赏受,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