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指导,但不是在活动进行时告诉学生你应该怎样做效率才高。相关的方法指导应放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反馈环节,效能应体现在下一次活动中,这也才能体现出表现性评价的特点:促进学生思考与实践、在思考与实践中反思、发展。在开展表现性评价时,如果学生表现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其实也在提示教师: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及时调整自身平时的教学策略,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情景四:学生在小组合作统计时计算速度相当慢,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最后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对信息的阐释、自评、组员的互评等都显得比较匆忙,而且教师已没有时间进行活动的总结,只好放到第二天的早读再总结。反思四: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比较费时费力的评价方式,因此在活动时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实践、反思、评价。在本活动中由于教师高估学生的计算能力,未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因此在计算时浪费了相当多不必要浪费的时间,既使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也干扰了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导致在表现性评价中占重要地位的自评与互评的效果都难以得到保障,教师的及时反馈也难以落实。【结语】在多次的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表现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从内涵上与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息息相通。尽管它有着费时费力、管理难度大、对老师要求高、评价结论的一致性相对较差等不足,但在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中引进它,将它作为现有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制度的一种补充,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日常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而这些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刘兼、孙晓天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月第1版。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周卫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