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的认识。Р教师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究:Р1、对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现状的思考Р(1)传统的教学,是“去问题教学”Р 所谓学问,贵在能问。二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不耻下问”,教师的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学也非常重视学生要多问。经常听到教师下课前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显然这种问题是指学生对教师传授的地方是否理解,这种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没有问题走出课堂,有人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这样教育方式下走出教室的学生也就没有了问题。Р(2)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Р我们的学生不善于提问,也不敢提问。这并不是天生的,它是传统教育的“产物”。在小学课堂里小手林立,在初中课堂里举手就寥若晨星了,到了高中,几乎已经没有答问和提问的欲望。原因:一是怕回答错了或觉得提出问题是无知识的表现,怕受到嘲笑和指责;二是老师对所有问题都有了标准答案,久而久之被动听课使学生问题意识淡薄。Р(3)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Р第一类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第二类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第一类学生是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没有呈现出来,处于潜在状态。第二类学生因教与学的多种因素,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薄弱或没有。故第一类学生有问题意识,需要老师激发。第二类问题意识较弱,重在教师培养。Р(4)怎样才算有了问题意识Р美国芝加哥心理学教授J·W盖泽而斯曾经把问题分为呈现性问题、发现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我们所说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通过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发现性问题。这种问题的发现性,是对处于求知阶段的学生个体来说的,大都是他们对人类已发现问题的再发现,而并非科学意义上的发现和创造。作为问题意识的问题提出,主要也不全在于寻得正确答案,而在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性和好奇性。有了问题意识的学生,应该是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问题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