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浅议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4KB

文档介绍
中。另外,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制度。目前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包括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其中非专业素质是指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道德情操等因素。公共艺术教育正是针对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建设而被提出的。但是公共艺术教育的成果并不适合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来评价。专业的东西大多是属于科学的范畴,是建立在成熟理论的基础之上,用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可重复性,又可建立明确的标准,因此可以用考试的方式来判断学生的专业水平。非专业素质人文的因素更强,属于精神和道德的范畴。公共艺术教育属于人文教育,不能用死板的标准来衡量教育的结果,因此,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试卷考试来评判学生的优劣。公共艺术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艺术技能,如:绘画、唱歌、舞蹈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双手、形体以及大脑变得协调、灵活;同时一些创作性的课程如诗歌创作、小品创作、戏剧创作、绘画创作来充分让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成立艺术社团组织,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歌咏比赛、书法比赛、大学生艺术节,来提高学生对美的创造力和艺术的鉴赏力,并让他们从审美的愉悦和感情的共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将艺术活动推广到社会,深入生活,将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让艺术回归生活,使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中体味艺术、体味生活,激发灵感,思维开阔,更利于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要对公共艺术教育做出准确的评价,就一定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来自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艺术理论的掌握程度;根据举办艺术活动水平来评判参与者艺术修养的层次;举办不同规模的艺术研讨会,让与会学生来鉴赏和评价艺术作品,反映出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高低。这样课程评价的重点就转移到教学过程中来,兼顾了学生在不同层面的表现使得评价结果尽可能客观。(作者单位:德州学院音乐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