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的策略研究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59KB

文档介绍
为暗示,直接介入,使游戏得以深化和发展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还可采用动作、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及提供材料、布置场地、动作示范等方式来对幼儿游戏行为做出反馈,从而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良好塑造。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如在理发店游戏中,小毅、涛涛没有认真工作,把理发工具胡乱往桌上一摊。老师就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一进“店”中,老师就开始“忙”了起来,整理起桌上的瓶瓶罐罐,并说了句:“干干净净的理发店客人才会感到舒服啊!”这时小毅和涛涛也跟着整理起来。可见,在上述的游戏屮,教师只是通过一个简单的行为示范就起到了一个暗示作用,使原本单调无序的主题进入了情节,使游戏得以深化和发展。3、发现违规,直接干预,使得游戏顺利进行。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或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吋,教师就必须以教师的身份直接介入到游戏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否则会影响游戏的正常进行。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佳怡小朋友无端打人,不仅打娃娃,还要打共同游戏的小朋友。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宜接干预了,跟佳怡沟通应怎样玩游戏才会快乐,要做一个好妈妈,宝宝才喜欢。但是这种方式容易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所以对于这一类的介入要认真判断,不宜多用。三、注重介入后的观察,让幼儿自主地延续游戏活动当幼儿通过教师对游戏的介入使游戏主题得以深化,能够顺利进行的时候,教师就应当立即退出游戏。因为过多的介入便会适得其反,可能会阻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点拨的作用,而不是帮助幼儿完成游戏。游戏的主体还是幼儿,教师的介入只是讣幼儿可以更好更自主地延续活动。总之,游戏是一种幼儿喜欢的自主性活动,在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里,教师的“介入”与“不介入”都应本着尊重幼儿的意愿,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的意念,避免不必要的无效干扰,不要让自己成为一名“不速之客”。虹鹿幼儿园李沈君二00九年六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