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美之层次性。孟子将人格美区分为六个层次,即善、信、美、大、圣、神。首先来看“善”与“信”。“善”是“可欲”的意思,“信”则是“有诸己”的意思,所谓“有诸己”实际上就是指人本身所具有的天性。这种天性在孟子看来也就是“善”,故而“信”就是要求人要时时以自己原本所具有的善性为指导而行事。在孟子看来,‘信’比‘善’还要高出一个层次。”“美”就是“充实”的意思。善的内涵美与善的形式美二者共同构成“充实之美”,“大”是“充实而有光辉”之意,“大”不只是像“美”那样局限于具体个人之中,而是要德照于人,光泽于业,比一般的美在程度上和范围上都更为广大。再说“圣”与“神”。圣人的魅力在于能使天下四方为之发生变化,而“神”之“不可知”则可理解为“不为人所知”,圣毕竟是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为“神”。孟子的人格美是具有层次性的,不同的层次体现不同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在这些层次中当然是越接近“圣”、“神”越高,同时,“美”、“大”、“圣”、“神”还含有狭义美学的意蕴,四、“权”之美是孟子人格美学的处世哲学孟子美学对孔子的继承表现在将以“中庸”为美的处世的哲学发展到以“权”为美。孟子明确提出“权”高于“中”,“经”与“权”是儒家传统哲学思想的两个重要术语,“经”其实指的就是“道”,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原则,“权”指的是变通。孟子以“权”为美,孟子的“权”美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以违反“经”为表象,达到的是尊“经”的目的。从表面上看,行权似乎是与经想对立的,其实不然,孟子的以“权”为美恰恰是要了尊“经,’,只是他要尊的这个“经”是“大道”、“天道”。总之,孟子的人格美学建立在“性善”基础之上,突出的是能动的自觉修养和人格的独立性,并予人格美以层次区分,倡导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事当以“权”为重要方式。孟子极大地强调了人格美的意义和价值。在他的影响下,巍巍然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格境界就成了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人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