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生信念。在诱惑和信念之间如何进行抉择,需要对个体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要敢于承受人生可能遭遇到的挫折,坚定学生的性格,增长其才干。在经历这些挫折之后,一个人才能培养起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这样的人才配以担当重大的责任,完成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无论境遇如何,中学生都不能放弃对人格修养的追求,而应该沉下心境,努力不懈地存善心、养善行,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素养。 3.2德泽育人,培养强烈的使命意识。首先,必须让中学生要时刻保持着一种民族忧患意识,不能坐井观天地认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将不会遇到任何阻碍,要能够预见到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针对性的培养自身的全面素质,为以后建设强大祖国做好准备。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开展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中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激发他们心中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在扮演社会角色的时候能够自觉担负起自身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最后,要鼓励中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是巩固理论的最好方式,实践才能出真知,所以应该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并切实担负起自己应尽之责。总之,人格修养不是内容单一的道德条款,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体系性思想;人格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结果,而是一个通过不懈努力才可达成的美善境界。孟子人格修养思想意蕴颇丰,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其优秀的思想内涵对当今社会的道德实践有很多有益的启示。参考文献 1(宋)朱熹.孟子集注[M].山东:齐鲁书社,1992.4 2杨伯峻.孟子译注(全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0.1 3翟廷晋.孟子思想评析与探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5 4傅佩荣.与青少年谈孟子[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9 5刘墨.生命的理想——原始儒家眼中的中国人格[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