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荀子的哲学思想

上传者:梦&殇 |  格式:ppt  |  页数:22 |  大小:452KB

文档介绍
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礼论》)天道不会因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荀子对传统的宗教迷信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3、“天人相分”的思想“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礼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天论》)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4、“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荀子强调“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对天的态度作为君子、小人之分的标准。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宣称,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二)“化性起伪”的性恶论1、“人之性恶”——自然资质为性的性恶论2、“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论3、“化性起伪”的性恶论的价值1、“人之性恶”——自然资质为性的性恶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荀子从天人相分的立场出发,否定人性中先验的道德根据。在他看来,所谓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是所谓“生之所以然者”。荀子认为人的这种天然的对物质生活的欲求是和道德礼仪规范相冲突的。认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2、“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认为,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是不会为善的。“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荀子以为,就人的先天本性而言都是天生性恶,后天的贤愚不肖的差别是由于“注错习俗之所积耳”。后天的环境和经验对人性的改造其则决定性的作用。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