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同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建立完整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也使教师不得不扮演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者、教材编制者、教材选择者的角色。三构建研究型的生物教师,实现专业的长足发展 1.努力学习,学以致用是构建研究型生物教师的保证。我们一直认为,努力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方法和对教育改革的新认识带进课堂,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层次,从而实现从生物教师到研究型生物教师的转变,因此努力学习,学以致用是构建研究型生物教师的保证。 2.把握机会,提高起点是构建研究型生物教师的关键。无数实践告诉我们,在充足的机会资源面前,必须把握机会,这不仅体现了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是为自己施展才能,发挥潜能创造了工作空间,从而让自己在教育实践中获得人生价值的体验。我们认为在机会资源充足的情况下,理头教学、刻苦钻研,对自身的发展作出认真而长久的努力和投入,才能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因此把握机会,提高起点是构建研究型生物教师的关键。 3.自我激励,反思研究是构建研究型生物教师的根本。在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认清自身,找准自身的定位,强化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自己追求发展的欲望,产生持续不断的效应。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研究,改进教学教法,而最终学生受益,学校受益,教师本人也受益。总之,构建研究型的生物教师,是学校、教师个体双向建构的互动过程,其实质就是“变人的潜在能力为现实能力”。本人在学习了有关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愿更多的同行参与研究,使之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