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4.汇报成果阶段(2010年6月~2011年9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5.修改完善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6.上交专家评审(2011年10月) 7.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1年11月)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多区域、多层次、多类别、多特征的课型状况进行充分地调查与研究。创新: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构建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 2.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关于课型的大容量相关文献作以收集、梳理、研究和综述。 3.理论建模法——对实验课型的理论加以系统性研究,对课型的模型加以系列化构建。 4.资源推广法——开发课型优秀资源,对课堂问题与现象加以集成,为课型实施与优化搭建平台。 5.实证分析法——把传统课型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多样本实证研究中完善课题成果。 6.网络动态法——通过课题研究网,呈现研究过程、开辟课题博客、动态修订成果。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开放、动态、灵活,实践探索性强: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八、课题研究的预期突破性成果 1.通过对整个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案例的梳理,拿出一套体系完整的物理实验探究的校本教材、校本学材和校本习材。 2.与各校的校本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初步形成物理实验课的评价标准。 4.物理实验课的优质课范例。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研究负责人:禹桂芝 2.理论研究负责人:杨伟星包晓春 3.实践研究负责人:鞠立卫刘国秀霍忠金陈彦章 4.课题科研管理负责人:顾艳丽王明柱李子民付春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