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观点和看法,由于给予了学生展示的空间,调动了学会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主动参与,绝大部分学生听的很认真,大家都关心他讲得好坏与对错,同时,对于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可以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全班同学积极讨论,气氛热烈,参与度高,效果优良。当然,教师要精心选题,题目设计要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发散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在“拓展提高”环节。我以前的做法是:找几个难度大的综合题或中考题做一做,很多学生到这里就放弃了,觉得那是尖子生的事与自己无关,收效甚微。“复习策略”中的设计是在前一个环节交流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变式,或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这样学生的参与度高,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过度,能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到问题的个性和共性,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提升。在这里,教师就要适时进行方法教育,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四个环节是“体验成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当堂检测。以往的作法是展示答案后,教师讲评,这要比“复习策略”中提到的“学生展示并相互评价”的效果差得多。四、精讲多练,提升高能力“讲”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边讲边练,也可以先讲后练。讲要“精”讲,精讲不是少讲,而是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把握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难点,抓住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练”要“精”练,避免搞“题海战术”。要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中考要求和考试说明精编习题,所编习题要有代表性,达到复习内容习题化,知识巩固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必要的练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