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谈中美两国幼儿园科学课程差异及对儿童创造性培养的启示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26KB

文档介绍
如在学习沉浮的科学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木块、石子、玻璃瓶等等,供幼儿自主探究沉浮现象。在活动中,幼儿用这些材料分别做实验,探究它们在水里的情况,结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有的幼儿发现木块是漂在水上的,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把它按下去,但只要一松手,木块就会漂上来。还有的幼儿发现玻璃瓶放进水里后,先是漂着的,过一会儿灌进了水,就慢慢地沉下去了;如果把玻璃瓶的盖于盖好,它就不会沉下去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发现,教师充当了幼儿和对象世界之间的中介。教师只是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如木块不会沉下去,有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呢?玻璃瓶会沉到水里,怎样让它不沉下去等?让幼儿进行更多的探究,获得更多的发现,而不是直接给孩子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思维得到训练,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还应引导孩子在自身的活动中探索解决问题不同的方法。如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去探索,不说不对不行之类消极的话,让幼儿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增强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从多角度去探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应该赞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讥讽他们异想天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小朋友通过玩汽车,坐汽车的游戏,认识了各种汽车后,请孩子们来设计汽车,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造一辆碰不着人的汽车;比如造一辆会发光的汽车;比如要造一辆会飞的汽车,尽管不一定现实,但对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却非常重要。总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要超越单纯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充分重视对儿童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培养,才能极大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是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材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幼儿园的基础课程之一,应受到广泛的关注。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