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如何提高中小学职称教师工作积极性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25KB

文档介绍
外,制度上的演变与创新则是最为根本的解决方式。首先是延长“职称链”的措施。教师的工作热忱往往在于年轻的阶段,而非越老经验越足备,所以在职称评定的方面一定要打破年龄束缚,并延长“职称链”,扩大职称评定上的准则,而非仅仅年龄与工龄的长短。其次要增加荣誉称号。在针对教师的奖励机制上,要遵循多多益善的原则。通过对教师荣誉称号的适度增加,提升教师自身在单位中的存在价值,便也就能够提高工作积极性。再次要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目前不少教师为了弥补教学水平上的不足而走亲近行政的路线,幻想通过人情社会的捷径来实现各种不正当愿望,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也使得拥有真才实学的教师怀才不遇。为了提升教师工作的热情,这一点无疑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最后还要指出,适当提高竞争意识,促进教师之间良性竞争,使得学校内部呈现出一种良性的鲶鱼效应,这便能够大大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薪金待遇物质层面上的不足也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孔子曾经认为社会财富的分配“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作为这一支劳动强度极大的职业团体,在不改变其工作量的前提下,必须要提高工资待遇和奖金颁发的标准,并在寒暑假旅游和公费出国进修的机会上实现大幅度的增加。甚至还可以在学校体制内引入绩效考核的机制,让教师在繁忙中实现自我价值。情感交流呈现制度化最后再提情感上的弥补。针对这一问题,校领导要予以高度重视,即可以通过总结与回顾的话题来进行年度或季度的表彰大会,在会议上以订立奋斗目标为核心实现对职业规划的展望与思考;也可以通过宣讲会的形式直接鼓励教师努力工作,引入理想与追求的价值理念。四、结束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中小学教师的高职称低效率、积极性不高的现实情况由于各种社会制度的局限始终未能根除。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必须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出台措施,辅之以精神慰藉与物质补助的双重手段,从而保障教师能够在工作中有效付出,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