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教师少讲,还课堂于学生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29KB

文档介绍
生都一定会是聪明的,懂事的。“议”可以激“奇”。“出奇不穷、出奇划策、出奇取胜、出奇无穷、出奇制胜、出奇致胜、出奇不意、争奇斗妍……很多与“奇”挂钩的词语,都表达了一种思维独特、另辟蹊径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争议,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如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讨论“还可以从大海中开发什么资源?”学生发言热烈。但在讨论过程中,有一个学生说:我觉的我们不应该开发海洋。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奇怪”的想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一下子迸发出无数的火花,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学生的发言热烈而充满智慧,最后总结:要开发先要保护,保护海洋、保护地球刻不容缓。教学内容自然延伸到下文,水到渠成。三、多激少讲,拓展学生的思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及时点播。从听课的情况来看,不少教师满堂课的串讲、串问,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上的“高地”,成了课堂的主人,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对学习索然无味。我觉得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多“激”少讲,如何“激”?本人有建议如下:(1)激在关键处,引导思考。每篇课文都有重点段、重点句,也可以在这些关键处,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2)激在兴奋点,激励参与。在课堂上,不少学生回答非常精彩,作为教师在学生回答时应该及时肯定,指明方向,如“读得真有感情”、“你说的思路很清晰”、“你这个字的音读得非常准,能给大家再示范一次吗?”等,通过语言,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学生产生兴奋点,从而全身心投入听课,参与到整堂课中来。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多读、多议、多激,尽量的减少无效的、反复的讲解。教师应扮演好适时点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的组织者的角色,让语文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