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49KB

文档介绍
强调的现代教育的人文和科学精神要真正变为现实,还面临着巨大的阻力。改革总是艰巨而痛苦的。要让《纲要》真正落实,让实施《纲要》真正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还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需要、问题和要求。美国道尔和潘德曾提出了三条标准,认为在全力倡导改革之前,得考虑这三方面。这就是当教师面临革新的压力时,他们的决定将基于三方面问题的答案:1、一致性:这一改革与现在的实践相一致吗?它是否会推进或加强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或者,这种革新是否意味着我迄今为止一直在做的事情都错了?2、资源:要改革是否会给我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如时间、空间、材料、人力等)并使这种提供成为可能的、可行的、可操作的?3、投入与回报的关系:如果我们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是否会有足够的回报以证明这样做是值得的呢?尤其是“心理的”回报是否能令人满足呢?即是说,儿童的兴趣、热情和合作,家长的支持和欣赏及管理者的赞许等是否充分?如果教师有足够的理由来肯定儿童和相关人员对新做法的反应明显是积极的话,那么变革的努力才是他们可以接受的。而如果这些问题的大部分答案是否定的话,教师们就会以为改革“不实用”而放弃它。因此,如何让广大教师对这些问题获得肯定的回答,真正主动地、心甘情愿地投入改革,是摆在行政管理部门、甚至幼儿园园长广大家长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我们说,《纲要》的实现不仅需要幼教界从上到下的努力,还必须有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配合。的确,《纲要》给我国幼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尽管机遇尚处于潜在状态,挑战却是现实的存在,但只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奋斗,就可能将挑战变为机遇,将机遇变为现实。一旦如此,将不仅让幼儿受益,也让我们的社会受益,从而?像布鲁纳所说的那样(瑞吉欧国际研讨会,1999),通过教育造福于我们的儿童,造福于我们的文化,并把教师对社会的理想,对未来的希望充分地表达出来。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