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用的是哪一行的材料?画结构。(10)请学生来指挥。(11)取掉图谱跟音乐奏一至两遍。(12)静听一遍。(13)总结:介绍这首乐曲的作者,创作年代。【分析】:这个课例通过图形谱,用嗓音、奏乐跟音乐一起演奏。这时图形谱并非只是感知音乐的用途了,更多的是参与音乐。利用图形谱,引导学生直接参与音乐——学生好像自己也是乐队一个成员,兴致勃勃地一起合奏,进行着综合性的音乐活动。3、分步呈现,补充听觉同一张图形谱通过教师不同的使用方法呈现了不同的使用价值和教学效果,如前面讲到的一次性呈现,可以起到整体感知音乐、体验音乐的作用。如果分步呈现,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细腻地分析、理解音乐,更深刻地领略到音乐中的美。这种比较适合用在细听某个段落或主题时,分步呈现,补充听觉上的体验,听觉与视觉立体结合,音乐特征一目了然。【案例】:省特级教师周琦老师《抗婚》片段对比设计。设计一:完整听音乐,讨论封建势力和祝英台的音乐形象。出示曲谱,哼唱、动作参与、体验。讨论音乐要素特点。封建势力:祝英台:出示图形谱,一边播放音乐,教师一边出示紧跟音乐流动的图形谱。引导学生从图形谱中分析封建势力和祝英台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5)完整欣赏抗婚部分,分组分角色根据图形谱参与到音乐的律动中。设计二:出示曲谱,哼唱。熟悉了解封建势力和祝英台的音乐主题。听前半部分音乐,思考:两种形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学生讨论。再次听前半部分音乐,边听教师边出示流动的图形谱。从图形谱的观察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一个波浪线的新的音乐形态?两种图形既有先后,还有叠加。交流你对图形谱的这种表达有什么新的理解?再次听音乐,体验音乐、图形谱和学生自己的设想是否一致。小提琴和乐队的叠加演奏预示着矛盾的升级,那么矛盾冲突又会怎样进一步激化呢?抗婚的结局又会如何?听后半部分的音乐,从音乐中捕捉音乐发展变化的手法。学生之间讨论,然后教师出示后部分的图形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