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Р5、经验总结:从感性材料中注意提炼,及时总结,以形成有价值的成果。Р八、研究过程设计Р(一)准备阶段(2008年4月—2008年5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Р(二)研究阶段(2008年6月—2009年12月)。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分期举办各类调查和教学研讨活动,广泛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Р1、2008年6月—2008年10月,确定研究对象,访查学困生的成因,拿出初步的转化方案。Р2、 2008年11月—2009年2月,进行前、后测,主要完成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Р3、 2009年3月—2009年7月,完成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减少或无学困生出现的对比研究。Р4、2009年8月—2009年10月,完成由于非学校教育因素造成学困生出现的转化对策的实践研究。Р(三)总结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各种材料整理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Р九、预期研究成果Р1、成果表达形式及完成时间Р①课题研究报告;Р②课题研究论文及个案集;Р③学生成绩的展示与分析;Р完成时间: 2009年12月Р2.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实效Р①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低分率,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Р②探索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分类,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通过对现代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困现象,提高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Р十、研究任务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