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来。这样做虽然有时会打断教学思路,但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却很有帮助,因为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积极地思考。同时,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心中的疑问,并且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适当调整原定的教学方案,于关键处随机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深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以学路带教路,顺势而教。课末质疑,查漏补缺。每课学完之后,应当留3~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质疑问难,看看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直到学生都觉得没有问题了,才结束该课的教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查漏补缺,看看教学设计中还有没有疏忽了的问题。第四、联系生活实际,实现课内外互动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的主要原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在是太远了。我们的数学课总是由复习旧知到引入新知,讲的又都是些体现编写者意图的书本知识,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抽象。由于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学习缺少动力,教师的教学难以奏效。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如学习比例尺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到地图上用刻度尺测量上饶到某地的距离,然后计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为了巩固比例的知识,还可以布置一个实践性作业:在相同的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相等,现在有一棵大树,不能爬上树顶,请你设计一个方案,估计树的高度,并写出计算过程。教师经常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数学学习中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要真正达成师生、生生间的良好互动,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内容、形式、过程、方法,引导学生积极配合,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有了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