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改变以往只关注教案设计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就好的片面观念,尽量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提倡适时适度进行二度设计,创造性完成教学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有敏感性、能善于捕着信息,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来组织教学,使教学过程不断呈现竞争和合作的两种形态,生成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创意,使每个学生在原基础上有新发展。Р例如第十册教学完“分数大小比较”后,发现学生混合练习时错误较多,我设计了一堂整理练习课。①在比较分数大小时常会有几种情况?请各举一个例子。生1: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如和;生2: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如和;生3: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如和。②这三类分数是怎样比较大小的?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让学生讨论、交流)生4: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生5: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少的分数大;生6: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先通分,再比较大小。③这些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还有其它方法吗?生7:分母相同的分数,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所含的分数单位就多,所以分子大的就大;生8: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少,其中一份表示的分数就大;生9:把一小食品,如果平均分三个人吃或平均分给5个人吃,当然是分给3个人吃时每人得到的多;生10:我还明白一个道理,总的财富不变,人数多来分,平均每人分得的就少;生生11: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还可以把分子或分母化成相同的进行比较……Р这样,顺着学生的思维,组织推进学生学习、交流、讨论,充分让学生去比较、选择合理和适应自己的方法,促进学生自己去发展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活起来”。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调节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素”,抓住教学中和各种“生成性因素”,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切莫把这种“生成性因素”当作是“搅乱课堂”,而禁止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