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语文命题改革探究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传统的考试往往注重最终的结果,通过结果判断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稍显偏颇。因为结果的得出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在过程中都有体现。所以考试改革应该能让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进而在过程中评判学生的能力和掌握程度。Р 语文考试文本阅读是最重要的,作为教师在选择文本的时候不仅要看重文本的语言,还需要看它的思想和情感。文本不仅仅是语言的载体,更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不仅只把它当做考试的一段文字,而是情感的熏陶。考试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寻找文本,而是学生感知生活体验情感的不同过程。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视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文本阅读中,虽然没有标准化试题,但是应该尽可能地去创设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在其中思考分析进而感受和体验。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命题要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这才是人文教育落脚处。比如发问学生阅读之后的体会,让学生谈谈他欣赏的片段。此类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考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Р 语文教育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此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传统的考试方式单一地考查学生背诵积累,为了分数,学生被动地背诵积累。如果考试方式进行改变,让学生能在考试中意识到积累的重要性以及对自己的意义,那么学生自然会自觉地积累背诵。Р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成功不仅需要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学方式的更新,评价方式的改革也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命题改革成功,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转变。就当前课程改革而言,命题改革虽然已经启动,但远不及其他方面改革的彻底和成功,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气进行命题改革的钻研,真正使语文考试成为评价语文学习的客观工具,使其成为教学相长的载体和学生学习的动力。Р (责编张敬亚)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