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案例选编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1KB

文档介绍
力重构高职教育课程新体系Р学院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实施“深海探珠计划”,鼓励教师重构高职课程体系。Р首先,带着任务“沉”下去。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在五年内要累计有两年时间的企业实践经历。特别是鼓励教授、博士们深入生产一线,去了解各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熟悉生产环节的工序衔接,掌握生产流程的组织形式。将课程改革的着力点落实到生产一线之上,让课程体系的根扎在企业生产一线。Р其次,带着问题“钻”进去。要求专业教学团队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对各岗位职业技能作深入了解,清楚掌握各生产环节、岗位群的运作衔接。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一线的工作流程,以岗位(群)能力为基本单位,编写原生态的教学资料或讲义,形成课程改革最鲜活、最原生态的第一手资料。Р然后,带着成果“浮”上来。专业教师在生产一线,用自身的理论修养之长,补企业师傅只会操作之短,与企业的技术骨干共同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Р”,当教材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适合企业需要的课程建设也就自然建立起来了。这种课程完全打破本科“压缩饼干”式的、以知识模块为基本单元的旧体系,重新建立适应生产要求的、以岗位能力为基本单元的新体系。Р(二)“瀚海弄潮”,积极探索“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Р一是生产教学化。生产教学化的主要目的是完成生产任务,是利用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生产。Р二是教学生产化。教学生产化的主要目的是教学,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部分或全部环节的教学化运用来达到落实教学任务的目的,将教学建立在真正的生产环节之上,要求教师对生产环节(工目、工序、工艺等)进行分解,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Р三是人才规格的企业化。学院在追求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过程中,力求做到学院人才培养的“规格”与企业需求的“口径”一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地植入企业文化的基因,让企业文化基因在学生的心灵“胚胎”上滋生发芽,并把企业文化纳入“素质拓展证”的考评内容。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