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打中国古代名将各一)。学生很快猜出是“卫青”、“霍去病”二人,教师可趁势引入新课。猜谜语不但有利于激起学生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但切勿滥用。Р 2.谜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Р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易持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从教材中适时地列出一两个谜语来,用时不多,效益却很大。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一些人名、事件名都可以用谜语设猜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孙膑兵法》时,有一首字谜:司马受困上方谷,程婴匿孤潜孟山。让学生猜一古代著名战例名称。脑子灵活的学生马上就能答出是“围魏救赵”,但讲不清出处,教师可将诸葛亮在六出祁山的过程中,曾用计围困司马懿的魏军于上方谷,和程婴、公孙杵臼设计救出赵氏孤儿并由程婴把赵氏孤儿潜藏在孟山的两个典故作简要说明,使学生兴趣盎然。Р 又如,在中国文化史部分的教学中引入:(1)霸王别(打一文体)―“楚辞”;(2)马蚤(打一名著)―《离骚》;(3)湘云笔录(打一名著)―《史记》;(4)游牧(打一历史学家)―司马迁;(5)父亲的信(打一思想家名)―严复……Р 这些趣味性和生动性的内容必将引起学生们对历史产生极大的兴趣,乐于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由“要我学”Р变成“我要学”。Р 此外,在运用谜语教学时,要注意有限的45分钟不能老绕着谜语打转,以免偏离教学方向,故要做到适量引入并迅速解决,遇难度较大的谜语,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迅速找到目标并达成教学目的。Р 事实证明,运用谜语进行历史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常规教学中的游刃有余,不再拘泥于一招一式。学生提高了识记能力,增长了见识,形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使课堂教学变枯燥无味为有声有色,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参与。Р 〔责任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