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探析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对研究生的各方面指导。这些影响着研究生学术道德。Р (六)培养单位的本位主义,助长学术不端的风气Р 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虽然是个人行为,但它也会影响到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声誉、排名、招生等。为此,一旦有研究生因学术不端行为而被“暴露”出来,其所在培养单位能隐瞒就隐瞒,隐瞒不住的才进行惩罚,但惩罚力度不够,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同时培养单位为了保证生源,平时对研究生纪律约束松懈,造成一些研究生经常旷课,在校三年中学业无大长进,临毕业时,急忙东拼西凑一篇论文,敷衍了事,这些助长了学术不端的风气。Р 三、内因——研究生个体Р 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在构成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成因中,虽然社会、培养单位负有一定责任,但究其根源还在研究生自身。目前,我国研究生大多年龄处在23—30岁,心理发展未完全成熟,思想易受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缺乏理性思考和分析选择能力。在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下,他们客观上对学术道德认识不足。主观上无视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在利益面前忘记了对学术道德的践行,守不住学术道德底线。在功利风气盛行背景下,他们将读研作为获取政治资本的筹码。如在对博士研究生的调查中,认为读博可以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有更强的竞争力的人达到59.2%;认为读博可以推迟就业,为以后找到更理想的工作打下基础的人有43.5%;认为读博只是一种“敲门砖”用来获得进入高校的人有39。2%。这种投机心态,使他们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同时由于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迫使部分研究生不得不多发论文,多做课题,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增添资本,学术不端行为就变为不得已而为之。也由于研究生扩招,使部分成绩低、素质差、学术能力有限的考生进入研究生队伍,由于他们原本的缺陷,为日后的学术不端行为埋下隐患。Р 世间事物是先有因后有果的,我们只有深刻了解构成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才能找到相应的治理对策。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