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语文教材以外的各类阅读材料,教师、学生以外的社会各界人士,学校、教室以外的广阔社会生活,传统的听说读写手段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都成了语文课程的资源。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语文课程何愁不开放,何愁不具创新活力!Р 四、“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Р 语文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包括哪些内容?从新课标对课程目标的阐释中可知,它包括了字词句篇的积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Р 过去的语文课程目标比较封闭,关注点只是停留在语文学科内部,停留在教科书的内容上,而且目标指向往往又比较单一,突出强调的是知识和能力,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课程目标则不仅关注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习得与养成,而且还关注与语文相关的学生的精神生活,并且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回顾课题研究与探索的过程,我们还进一步意识到,正是因为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关注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才使得各实验校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学生也才能够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Р 各实验校的教师用各自的思考和实践,为教学模式中的各种课型提供了多种实施方式,如教读课有“演绎式”“归纳式”,自读课有“引导式”“连带式”,回读课有“本单元回读”和“跨单元回读”,延伸课有“讲座式”“征答式”等等,活动课则更是手段多样、不胜枚举。无论使用何种方式,我们都在提醒着自己,要紧紧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去思考教法,除了着眼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构成外,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实践,着眼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全面发展的空间。Р语文天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