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学年龄段的学生“渴望被同龄人接受,归属于同龄人的团体”。13—17岁的中学生渴望和朋友在一起,他们听相似的音乐,看相似的书,玩相似的游戏。在群体中他们自然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群体恰恰具有满足成员心理需求的功能,如:获得安全感、满足自尊的需求、增强自信心和力量感等。从组织行为学理论看,由于交通的约束影响,个人往往在群体中表现较好,群体在兴趣、意志、情感、智慧以及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对个人有着激励、助长、带动作用。从现行的教育形式看,学生的价值观是在同学的赞扬、老师的鼓励中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在相互监督、提醒中逐步养成的。Р分析以上情况,我们在初一和高一两个起始年级的班级开展了爱心互育同伴协作成长的班级管理模式,将不良行为学生与其他学生捆绑起来,建立团队,使他们彼此关心、相互帮助。Р(1)建立团队Р班集体形成的初期,班主任老师要全方位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习惯,为建立团队打下基础。开学后两个月形成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组合,将不良行为学生由各队队长分别吸收入队,8人左右为一团队。Р①确定团队队名,如初一(3)班的“雪狼团”、“兄弟连”、“远航的船”和“HAPPY SUN”,这些名字寄托了孩子的梦想。Р②制定团队口号,如“我是最好的,世界因我而精彩”、“把握现在,创造未来”等口号,这是孩子们自己的誓言,它会时刻提醒着每个队员、激励着每一个队员。Р③制定团队目标,如“人人进步,永争第一”,“扬理想风帆,抵成功彼岸”这是队员们的追求。Р(2)团队规则Р这是学生们为了达到团队目标,自己亲手制定的公约,所以自己是认可的,而且必须要遵守的,这是队员们最乐意遵守的公约,包括自主做值日、扫清洁区、操场跑圈、接受大伙批评等。不良行为学生和犯了错误的学生都能自觉接受,虽然带有幼稚的色彩,但它仍是一种承诺,他们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批评和教育的惩罚,这样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Р(3)团队生活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