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站在他们的身边进行恰当的指导。比如,在电学实验中,电表的正负接线有没有接反,滑动变阻器是接“分压式”还是“限流式”,电流表是内接法还是外接法,等等。这些问题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应该及时地提醒学生。Р 四、引导学生当场分析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Р 学生实验做完了,数据也记录下来了。这时,老师通常会让学生进行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这时,学生做实验的兴备劲也过去了,随意地说笑,在本应认真处理数据,找误差的关键时刻,却伴随着学生的说笑过去了。Р 做完实验,进行数据处理,查找误差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检验实验的成败,若出现与实验事实相差很大的情况,学生可以现场查找原因,这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去分析数据,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去找原因。Р 五、课后创造机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Р 在人教版的物理课本上,有“做一做”这个栏目。这些实验有的要用到计算机,有的要用到生活中的器材,有条件的要尽量多做,“做一做”栏目里的实验的趣味性较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动手过程中体验物理的乐趣。比如,在《自由落体运动》后面的“做一做”栏目中测定反应时间的小实验,两个同学,只要一把刻度尺就可以完成这个小实验。“问题与练习”栏目里也有一些实验性的题目,这些题目中器材也是容易得到的,难度也比“做一做”中的低,同学们都要完成。比如,在《重力》这节书后面出现的利用悬挂法找重心的小实验,也有很好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重心这个物理概念的理解。Р 总之,我们必须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实验,坚决反对那种“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错误观念。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学生真正做到喜欢做实验,并通过实验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