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高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论文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24 |  大小:46KB

文档介绍
听一听别人是怎么算的,怎么还会有不同的算法?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再去听、再去想、再去算。好奇心是保证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最强大的动力,是创新的萌芽,是创新的潜在能力。算法多样化,就会一次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就会想方设法去思考、体验不同的算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习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倡用不同方法计算,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Р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大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标新立异。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敢于放手。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Р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倡不同方法进行计算,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逐步形成创新的习惯。Р 4、注重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Р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要遵循“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这一原则,避免让教师“画点”学生“连线”,教师“铺路”学生“爬山”,否则学生只能在封闭的预定轨道上运行。开放的目的是让学生多一份感悟,多一份理解,提供更多的创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Р如:填空(1)□+8=□(2)21=□-□(3)□+□=□以第(3)题为例,这是两个两位数在加法计算过程中有进位的情况,两个两位数加法从“10+10”到“99+99”,共有8100种算式,这其中答案为三位数是从“10+90=100”到“99+99=198”的算式,共有4860种。让学生们把这些算式写成笔算的形式,不知不觉中就进行了多次计算练习。制作这些算式时,如能按顺序排列下去的话,就能列举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全部算式,这个活动本身也是具有数学性质的活动。学生可能开始是随机列式,慢慢地有些学生会发现规律,学生一般都能想出许多像“10+90、11+89、……、90+10”答案为100的算式。有些学生经过大量列式后发现这样的规律:先固定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从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