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3KB

文档介绍
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仔细观察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两种统计方法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学完例1后,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日月份入手,集体统计班里同学们的出生月份,完成统计表,然后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Р 2、随后进入例2的教学,在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探究设计上,采用了对比法,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本课难点知识——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继而进行提问“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图中如何表示?你认为用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在矛盾中体验新知,掌握新知。Р(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Р这部分本应该是新授部分的例3,但是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多个数量的这一知识点,所以把这部分改为拓展环节,主要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过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疑问“这些数据都比较大,用一格代表1辆或者2辆车还合适吗?那一格代表几辆车合适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得出用一格代表5个单位。然后出示一个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每格代表几合适呢?”,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最后出示出示多种统计图,为以后学习统计图奠定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Р(四)课后小结,体验收获Р通过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Р总的来说,本节课我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为他们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舞台。学生表现积极主动,练习完成地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