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们的助人行为起到了抑制作用,该事件的起因是一个叫彭宇的年轻人在下公交车时遇到一位老人跌倒,他搀扶老人后又陪同去了医院,之后被老人的家人告上法庭要求彭宇赔偿一笔医疗费用,而法院在没有目击证人的情况下按照所谓的“常理”推测彭宇一定碰撞了老人,而判决彭宇应承担赔偿费用,尽管对此事件存在争议,但在媒体传播中,普通大众得到的信息是做好事会被冤枉,结果之后几年里各地接连出现了多起老人跌倒无人敢于救助的情况。这说明普通大众助人的行为通过此案例被一致了。电影《离别雷锋的日子》讲述了雷锋的战友在退伍后也热心助人,一次他驾驶汽车路过一个车祸现场,救助了受伤者,但却被赶来的家人当作了肇事者围了起来,尽管这一误解最终得到化解,但是类似的情境对其他驾驶员就产生了抑制的作用,因而导致社会上人们遇到别人危难时不愿意伸出援手的情况。另外,为了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防范腐败发生,纪检部门经常组织警示教育,让因贪污受贿而落马的前官员现身说法,使在职的干部们对违法违纪行为产生抑制心理。这些都是利用了模仿的抑制原理。Р除了因观察到惩罚结果而抑制行为外,还可以由于学习者观察示范者所表现的行为没有受到增强,所以本想表现的行为也受到抑制,如门被反锁了,一个人试图用力拧钥匙而不成功,第二个人就会想别的办法而不再重复不前者的行为;或者由于学习者观察示范者表现较为低频率的某种行为,学习者也受其影响而减少这种行为的出现率,例如在大会上,看到领导或受人尊敬的长者不吸烟,平时爱吸烟的普通人也努力克制自己吸烟的欲望,从而降低了该行为的发生频率。Р(二)不相容行为效果Р不相容行为效果是指如果学习者要模仿的良好行为与其原来就有的不良行为不能相容时,势必放弃原有的不良行为,选择新的良好行为。例如过去曾经有过反社会行为的青少年,在受到教育感化后,决心痛改前非,以前的行为与现在要表现出的行为格格不入,只能选新的行为,这就是不相容行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