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想法和感受,发现他们真正的需求,才能实实在在落实《纲要》的这条精神。所以看到幼儿行为之后分析一下“为什么”,应成为教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么当看到幼儿各种表现时,应该怎样去解读的呢?以前看到幼儿的差异表现,我们都是从自己的主观来分析孩子。其实很多时候幼儿的差异行为是年龄特点的反映,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是否以接纳的心态去看待孩子。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孩子行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时,总觉得自己的评价是为了孩子好,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经常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爱是从自己出发,还是从幼儿出发?我们以为对孩子释放爱了,但孩子是否感受到了?他们感受到的到底是什么?Р 所以我常常想:当我们站在教师的角度提出Р“关注差异”、“促进发展”时,是否曾尝试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每个幼儿不同时期的想法和感受。Р 三、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Р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怎样做到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大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既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因此,教师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大面积”的教学方法,既照顾那些“吃不饱”的幼儿,又要照顾那些“吃不了”的幼儿、既要满足各方面都发展“较好”的幼儿的求知欲,又要调动相对“较差”的幼儿的积极性,使不同情况的幼儿都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上的发展。Р 1、针对个体差异,将教育目标分层、分类、具体化。Р 我们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将目标进行分层、分类、具体化。在制定目标时综合考虑以下两个方面:①目标的确立要立足于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兼顾生理、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与《规程》的精神一致。②目标应是幼儿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具体的作法是:在每次教育活动前,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分解教育目标,使目的单纯明确,并确定对不同水平的幼儿的要求,在使教育目标与幼儿整体发展水平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照顾个体差异。例如:小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