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论《弟子规》对小学生的良好道 德养成教育-结题论文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26 |  大小:48KB

文档介绍
从不知给父母帮一点忙,甚至于做错了事情还不听父母的教导,自以为很对,跟父母顶嘴。而《弟子规》中对“孝悌”二字论述很多,强调对感恩之心的重视。如要求子女应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其意思是子女要恭恭敬敬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决不能随意应付,并将训示的内容牢记在心。如果子女犯了错误,更应当虚心接受父母的责备,并且承担相应的责任。“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Р”因为季节的时间的不同,对孝也有了具体且不同的规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养成感恩父母,孝顺父母的习惯。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再到蹒跚学步,乃至以后的每一步成长,无不伴随着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应当对父母心存感恩。《弟子规》倡导敬老爱老,敬老为先。在这种敬老爱老的氛围下,孩子们才能体会到家庭的温馨。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父母,才能明白如何感恩他人,感恩社会。Р2、诚实守信Р诚实守信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原则,现代的小学生不仅好逸恶劳而且更重要的是缺乏诚实守信这一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弟子规》把诚实守信作为人生重要的道德修养之一。“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意思是要借用别人的东西,就应明明白白地向人家借。如果没有征求人家的同意,就私自把东西拿来用,那就和偷是一样的。用完借来的东西,要及时归还,这样以后再用时,借起来比较方便。凡是自己说出去的话,要以“信”字为先,不能心存欺诈,不可讹传乱语。“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要求学生对于尚不确定的事情不轻易许诺。《弟子规》认为,诚实守信应作为一种最基本的道德约束,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道德能动性和自觉性,在外在的道德规范下,逐步内化成自身的道德需求,并形成一种“自动自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