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Р 7 营造氛围、共育习惯Р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家长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长,家长的一言一行完全是学生校仿的对象,也会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要求孩子遵规守矩,家长首先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并结合实际提出,"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管理好自己的口"、"管理好自己的手"等要求。Р 社会、学校、家庭是学生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这个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有着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并指导学生完成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他们对学生的教育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做为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长的教育更具权威性、先入性、和基础性等特点。家庭的教育与学生的成长同步,所以更具备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Р 家庭教育主要是家长的言传身教、情景影响为主,所以更具有感染性。在学生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性的,从社会风尚、意识形态、人际交往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实施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影响,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起全面性的作用。Р 总而言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成,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来抓。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的不懈努力去完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多关注,关注小学生的教育与成长,注重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小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宽松美好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劳动,具有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